淄博新华纸业有限公司
联系人:胡经理
电话:13561675867
座机:0533-6889436
传真:0533-6889372
网址:www.zbxinhua.com
地址:淄博市周村区萌水镇兴萌路3号
01 偏见的产生
其实东西方对于轻型纸有着较大的认知差异。很多西方出版的文字类书籍用轻型纸作为内文用纸。而东方,从中国到日韩,更受读者欢迎的内文载体会是平滑度更高的胶版纸、纯质纸。轻型纸在中国读者的眼中确实画有廉价符号。
从大众认知角度去分析其原因不难理解。国内读者最初接触轻型纸大约在90年代末年,到了2003年前后国内盗版图书市场被一种叫做“蒙肯”纸的内文材料充斥。这种纸的特点是——便宜、显厚,特别适合内容不多充厚度使用。
纸张的厚度指标通常会采取松厚度系数来衡量计算,系数越高,纸张相对就会越厚。
一张60克的纸,松厚度系数是1.8那么其厚度为60*1.8=108μm/张;
一张80克的纸,松厚度系数是1.3那么其厚度为80*1.3=104μm/张;
一张128克的纸,松厚度系数是0.8那么其厚度为128*0.8=102.4μm/张。
举例的三种纸分别是,松厚度在1.45-2.2之间的轻型纸;松厚度1.2-1.35之间的纯质纸、胶版纸;松厚度约为0.8的铜版纸,常见的几大类纸都在这里了。1.4确实是个比较尴尬的松厚度,有些微涂纸倒是会达到这个指标。
继续计算1mm=1000μm,如果达到一本书正常的书背(脊)厚度,轻型纸的用纸重量显然会少。假设这些纸吨价相同,重量越低对于一本书的用纸成本也就越低,(扩展信息可以参考我的另一篇:《问个问题,这纸贵吗?》)。
对吧,用轻型纸就是为了便宜。
02 轻型纸的由来
对吗?我们看另一个内容“蒙肯”纸的来源。这段我想表达这张纸不是为了廉价而生,而是作为出版方和读者对这张纸的理解产生了偏差。
资深出版从业者都会知道这种叫“蒙肯”的纸,其实是一家来自瑞典名叫——蒙肯戴尔(Munkdkal)的纸张制造商,生产的轻型纸。这家公司生产的轻型纸较早成规模引入中国市场。舶来后便使用品牌名称对其称呼。随着广泛使用,蒙肯纸的名字蔓延开来。蒙肯纸(这里去掉了引号)的特点是——柔软、轻便且显厚。在那时作为舶来品,显然不便宜。
评价一本书,出版机构会评价内容、作者、成本、利润、装帧、印刷质量、……;
而作为读者通常评价,内容、作者、品质(消费体验和阅读体验)、价格。
近些年其实价格的先后顺序有所变化,更多读者更在意内容和阅读体验了。
我们换位思考,作为出版机构在内容和作者都已确定的情况下,更需要一张便宜且显厚的纸张解决成本和利润的问题。
03 廉价的帽子
在那个时期,也就是2003年前后,国产“蒙肯”纸孕育而生。出于对成本的追求,柔软的特性基本被造纸原料成本的变化所淹没。用“刺儿头”一样的短纤维来提高松厚度,再通过施胶解决浆料之间的链接。这样就出现了阉割版的伪“蒙肯”。随着广泛使用,缺少了柔软光环的“蒙肯”纸,初次被扣上了廉价的帽子。
曾几何时,出版公司如雨后春笋,利润成了部分出版机构的唯一目标。当出版机构一味逐利,而忘记初心时。其目标必定是利润、利润、利润。价格厮杀,结果就是连兵器都缺斤短两,粮草供应也难保障。出版机构,对于内容多不敢松懈,但相对缺乏开源能力。此时继续节流的方式就是再给材料扒层皮。
俗话说,买的没有卖的精,您压价,制造商不敢拒绝,只能从质量上再给您点颜色。
纸张材料成本里一是浆料,二是填料。当浆料已经廉价,只能再来降低填料成本。于是轻型纸的透印、掉渣、掉粉现象便成普遍。那个年代假烟、假酒,假货横行。纵观历史,各个国家有各个国家的国歌,各个国家有各个国家的国旗,各个发达国家也有初级阶段的假货横行。就在这个时期,“蒙肯”纸的名字被淡忘,轻型纸的名声被读者定义。
那时提到小商品批发市场,第一感觉假冒伪劣;提到路边的苍蝇小馆,第一感觉脏乱差;提到深藏小巷的作坊,第一感觉小本经营。当然也加上,提到轻型纸,就是劣质,掉渣、掉粉、一摸一手墨,这都是读书人的真切感受。
如今的假冒已并不伪劣,苍蝇馆也变成了纯粹食客的向往,作坊成为了工匠精神。越来越多的精酿酒坊、越来越多宣扬安全关怀的绿色健康、越来越多的出版机构开始对阅读体验执著追求。生活中越来越多对物欲的追求,吃饱、穿暖的目标基本实现,读书、看电影、听音乐享受生活,附庸风雅!蒋勋曾说:这个时代如果大家不去附庸风雅,难道要去附庸庸俗吗?
于是附庸风雅的人多了,有了小资,有了更多文青。
04 新轻型时代
敏锐的纸商,智商、情商、财商出类拔萃,怎一个精明了得,怎会执迷不悟呢?
由于铜版纸的工业感、胶版纸的惨白和锋利,轻型纸的柔和与轻便再次浮现,成为其显著优点。随之而来,通过改变纸张翻阅时的丝向,帮助整本书完全展开,简而言之翻书时不必再生压硬掰,而是如好友在她公号里写的《风吹哪页读哪页》。这个概念正是从电子阅读普及后,由我敬重的王彩萍老师将此概念及解决方案引入国内出版业的,我希望称这个由她引领的时代为新轻型时代。
新轻型时代,是即蒙肯后又是一次舶来品的胜利,更是一次在电子阅读时代对材质升级迫切需求的爆发。我的上一篇《微涂纸还是未涂纸?如何分辨?》中提到,纸张品种的升级大约8-10年一次。这些并非一蹴而就,而是经历一次又一次,一年又一年产品和市场的检验,日渐完善。如果没有记错,新轻型时代已经有6-7年的光景。进口轻型带来的阅读升级已经逐渐被国产轻型替代,甚至日渐超越。
有些细节假以时日再做分享,届时还有更好的消息带给大家。
如果按我总结8-10年的纸张升级周期,国产轻型有些已经展露头角,有些指日可待。其实大家需要扬弃固有思维,从实际需求期待内容载体的功能。他们依次为:健康、承载、舒适、轻便。这里的顺序我继续卖关子,与那些假以时日的分享一并抛出。
本想例举各种纸的优势,但是觉得不能因为写轻型就一通乱比,只是偏重不同,不能损人利己。
新轻型时代是图书出版行业的一次消费升级,出版机构在更多的为读者争取阅读体验,从一本书的策划就开始,被要求纸张顺纹和柔软、轻便。从材料订单就开始考虑造纸设备的型号与幅面,计算纸张横幅的裁切尺寸。对纸张的松厚度,平滑度、表面强度、遮蔽度、拉力、色相、白度,挺度、横纵比、两面差等提出了一系列明确的指标要求。随着国家对纸厂环保、规模的要求越来越高,纸厂也在一次次涅槃。不再简单粗暴的追求低价竞争,而是抱团取暖,争取更合理的利润空间。在这样的前提下,源头的利润得到了保护,制造商停止恶性竞争,转而开始PK质量,读者从中会得到更多实惠。
从单纯内容承载和阅读舒适的角度去寻找一种材料,轻型纸是不错的选择。见过一些国外的纸张样本,轻型纸会被称为厚身小说纸,纸张的颜色用Cream、Frost等美好的名称描述。
05 不可逾越的鸿沟
但说得再好,轻型纸对于东方人都有这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。那便是它的平滑度!
这个指标随着纸张松厚度系数的提高而显著降低,所以粗糙的表面成了轻型纸的硬伤。用术语衡量纸张的平滑度,铜版纸的平滑度通常≥100s;胶版纸、纯质纸通常≥30s;轻型纸则在15s上下浮动。看指标就能有比较明显的不同。轻型纸上粗糙的表面肌理就是这一条条的鸿沟。
正如人类对烧烤的喜爱,源自于人类基因中吃到的第一口熟肉;对触感的认知,源自儿时对母亲肌肤的感受。
东方人细腻的皮肤质感影响了对纸张触觉的认识,相较之下轻型纸粗大的“毛孔”降低了东方人触摸的熟悉感,这是一种源于基因的认同差异。
前文提到很多西方出版的文字类书籍在用轻型纸作为内文材料,而从中国到日韩、甚至于东南亚国家,都更习惯以平滑度更高、颜色更白的纸张来体现材料的档次。这些源于生理的感受,可能很难改变!